文 | 财经天下WEEKLY 易浠
编辑 | 吴跃
行业龙头的叙事中,企业决策者的面目,大部分是清晰的。家电行业老大美的集团也不例外,这家公司推到明面上的一举一动,都是由现任掌舵者方洪波来主导的。
这不,2025年1月底,临近春节之际,有着“最牛打工人”称号的方洪波,又对美的集团动刀了:签发公文中的六条禁令对准了形式主义。具体包括:内部沟通禁用PPT、严禁下班时间开会、严禁微信群喊口号和举拳头、严禁内部送礼等,大力推行数字化管理,向无效工作说 “不”。
这在业内激起千层浪。有人拍手叫好,“这些禁令简直打在了职场弊病的‘七寸’上!”也有人表示了担忧,“要真正落实到位才行啊!”《财经天下》了解到,方洪波颁发的六条禁令,已经在整个美的集团实行开来。
不过,因为中间隔了一个春节假期,最终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一段时间的验证。在外界看来,方洪波之所以对美的集团动刀,是出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等各方面的考量。
有业内人不以为然,“方洪波此举过于忧虑了。”毕竟,美的集团早就将格力、海尔等竞争对手甩开八丈远了。不仅如此,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国内外大形势风云变幻中,美的集团仍然过了一个大肥年:产品卖爆了,营收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
![](http://n.sinaimg.cn/sinakd20250207s/520/w840h480/20250207/f522-b84502a8d5679c153aa8e4f2c1f7253d.jpg)
01 营收破了4000亿
过去一年,美的集团的业绩确实很能打。
前三个季度,美的集团连续单季超过1000亿元,营收最终定格在3203亿元,同比增长10%。3203亿元,是个什么概念?与其他家电巨头前三季度营收对比,便一目了然:海尔智家营收为2030亿元,格力电器1467.22亿元,海信家电705.79亿元。
这意味着,美的集团的营收规模属于断崖式领先,相当于1.58个海尔智家、2.18个格力电器、4.54个海信家电。这还没算上第四季度的业绩,中信证券预测称,美的集团2024年的营业总收入有望达到4114.76亿元。
果不其然,2月5日,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发言时称,2024年美的营收突破40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平均下来,美的一天能进账10.9亿元。《财经天下》梳理发现,自2010年突破1000亿元的大关后,美的这家家电巨头就跑得越来越快,突破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1000亿的用时越来越短,2017年首超2000亿元,2021年突破3000亿元,2024年站上4000亿元。
而近两年增速更快的暖通空调业务,是美的集团的主要业绩来源。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暖通空调业务占营收的46.70%。那么,过去一年,暖通空调业务这个类目中,又有什么产品卖得相对好一些?
京东金榜2024年数据显示,美的空调有三款产品——美的酷省电挂机35KS1-1、美的酷省电柜机、美的风尊二代入选,成为消费者的口碑之选。这三款均是美的新一代空调的爆款。从种种迹象来看,美的空调酷省电系列和风尊二代系列,均成为年轻人最喜爱的空调型号之一。
去年年底,在线下实体店经过多次对比后,上海95后姑娘冯思给自己的新家,安装上了不少美的产品。比如洗衣机、空调等。数量最多的,也正是空调。冯思一口气买了四台美的空调,其中三台为酷省电挂机,一台为酷省电柜机。
在冯思看来,美的产品不仅价格合适,外形设计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比如美的3匹酷省电柜机空调,整体外观简洁大方,白色色调能配任何家具。产品性能方面,冯思也并没有踩雷。她发现,电柜机空调的制冷和制热速度很快,家里18度,十多分钟就上20度了,不到半小时就23度了。
“足够温暖,也节省了不少电。”冯思告诉《财经天下》。不仅如此,美的空调还支持智能App控制,冯思哪怕远在公司,也能通过手机远程调节温度、风速、检测室内环境等。除此之外,注重生活品质和便捷性的冯思,还购买了美的洗地机这种“解放双手”的清洁类小家电,以及美的厨房小家电,比如豆浆机、榨汁机等。
在资深家电人张清看来,除新婚夫妇和年轻家庭为美的业绩添砖加瓦外,一些年轻租房群体,也是美的产品的主要目标受众。“年轻租房群体流动性大,对家电的便携性、性价比有一定要求,美的推出的一些小型、轻便的家电产品,如小容量冰箱等,价格适中且易于搬运。”
过去一年,美的空调在海外市场也卖爆了。近些年,在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天气频繁出现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对空调的需求皆持续上升。以去年第三季度为例,产业在线数据显示,美的空调外销量同比增长27%,增长趋势明显。
“美的与海外当地的家电分销巨头等大型渠道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如美的集团与美国的Almo Corporation合作,实现经营品类从单一到全品类家电的覆盖,为美的空调在北美市场的销售提供了强大的渠道支持。”张清向《财经天下》解释道。
也正因如此,除了空调之外,美的照明在海外市场也增长迅速。截至2024年9月,美的照明全年订单较上年增长近70%,在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市场覆盖良好。与此同时,美的集团的赚钱能力,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2024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6.99亿元,同比增长14.37%。而2023年同期为277.17亿元。多家券商研报预测,美的集团2024年的净利润有望在370亿~390亿元。这意味着,“最牛打工人”方洪波,每天替美的净赚1个亿。
可以说,美的集团在2024年确实过了个肥年。但方洪波为何还是对美的动刀了?答案其实在六条禁令发布的十多天前,就被决策主导者方洪波释放了出来。
02 方洪波为何还是急了
2025年1月10日,美的集团2025经营管理年会上,方洪波提出要简化业务模式、出清冗余、品类简化等要求。首当其冲的,便是美的集团的大企业病。
伴随着美的集团成为行业老大,其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400家子公司,员工超19万人。要知道,其他同行的员工人数,比美的要少不少:格力约7.26万人,海尔智家约11.2万人,海信家电约10万人。
员工人数庞大必然带来组织臃肿、效率低下以及沟通不畅等大企业病。比如员工人数一度高达25万人的阿里,就因大企业病而创新力不足、决策效率低下。“美的集团体系太庞大了,这么多子公司、这么多部门,大企业病冒头,会影响工作效率。”一名美的员工也曾向媒体感叹。
也因此,方洪波颁布的六条禁令,确实有助于提高美的的运营效率。不过,张清认为,方洪波急于整治大企业病,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去年前三季度美的14%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不及海尔智家的15.3%。
“通过与对标公司的对比分析,美的总体的销售费用仍可以优化,直面用户的零售转型还不够彻底,所以要简化业务流程,所有工作精力都放在最前端。”一名美的相关人士也曾向媒体透露。
令方洪波头疼的在后头。投资大佬巴菲特判断一家公司经营好坏的标准是净资产收益率(ROE),选择的公司大部分净资产收益率超过20%。而2023年,美的集团净资产收益率为22.23%,低于格力电器的26.53%。
2024年,美的集团第一季度、上半年和第三季度的ROE,分别为5.37%、12.20%、18.46%。此前西南证券预测称,美的集团2024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预计为20.01%。一般来说,净资产收益率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产品竞争力问题、成本控制挑战、业务多元化风险,以及资产周转效率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不佳等。
内忧之外,方洪波还有外患。在国内一骑绝尘的美的集团,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比如韩国的LG、三星,德国的博世、西门子,日本的松下等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有一些差距。
“虽然美的集团在全球家电市场的份额不断增长,但在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在高端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张清告诉《财经天下》。这对看重海外市场的方洪波而言,是个不妙的信号。
1992年11月24日,当戴着黑框眼镜、背着行李的方洪波,宁愿省下几元摩的钱,也要徒步走到美的工业城报到时,他恐怕没有想到,自己能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从一个普通打工人变成115亿元财富傍身的有钱人。
1993年,因《美的舰长何享健》一文,注意到方洪波的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或许有一丝丝预料到。毕竟,随后的9年时间,他对方洪波不遗余力地精心栽培,以至于后者的职位一路升迁:从内刊编辑,到广告科经理,再从市场部部长,被提拔为销售部总经理。2012年,方洪波又接过了董事长的权杖,从此跻身“最牛打工人”行列。
方洪波在美的之所以大走花路,除了自身的努力和才干外,“伯乐”何享健的慧眼识珠,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俗语说“士为知己者死”,备受何享健信任的方洪波,得全力掌舵好美的这艘巨轮。
自从全面接班以来,看起来低调谦恭、性情温和的方洪波,为了解决公司现有难题,他的每一次动刀,都果敢决断,不拖泥带水。2012~2015年,在方洪波的主导下,美的集团累计裁撤7000多个品类,关闭多家非核心工厂,将产品型号从2011年的2.2万个,缩减到2015年的2000个左右。
2022年,方洪波又对to C家电业务进行重新梳理,涉及90多个产品品类、900多个SKU。方洪波还启动过比较大规模的裁员。比如2012年,方洪波主持了美的史上第二次大裁员,整体裁掉7万名员工,其中包括近1万名的管理人员。
另一次裁员发生在2022年,从美的当年的财报来看,母公司员工从上一年的2351人大幅减少到1199人,同比下降接近50%。并且,在2023年、2024年,各大社交平台上,仍有关于美的裁员的信息。“方洪波这一次的调整,也是出于内忧外患的考量。”张清认为。
在张清看来,除了颁布六条禁令之外,方洪波接下来会有更多动作。毕竟,方洪波用了整整12年时间,带领美的集团实现了从2012年的艰难处境,到今天营收突破4000亿目标的跨越,实现了数倍的业绩增长。于情于理,“他都得将这个势头延续下去,不辜负何享健对自己的信任和期待。”
03 动刀收缩非核心业务
方洪波还会动哪里?从1月10日的美的集团2025经营管理年会上,外界可以找到大的方向。方洪波也意识到,美的集团业务发展逻辑迎来拐点。除了大企业病外,非核心业务肆意生长、SKU繁多等问题,需要美的集团以新的经营思路应对挑战。
为此,他提出了一些举措。比如简化业务模式和结构;出清冗余、品类简化、SKU精简;关停并转非核心业务;严控新品类准入。以关停并转非核心业务为例,方洪波会对那些与核心业务关联度不高、盈利能力差或不符合公司长期战略发展方向的业务,采取关闭、停止、合并或转让等方式进行处理,以聚焦核心业务与核心品类。
时至今日,在简化业务模式和结构方面,方洪波已经动手了。张清认为,接下来收缩非核心业务,是方洪波2025年的重中之重。哪些非核心业务要关停?方洪波并没有透露过多。不过,结合美的业务情况,以及战略导向,了解美的集团的张清,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按照目前来看,美的集团的核心业务,是占总营收近七成的智能家居业务。相对于智能家居业务的战略地位,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智能建筑科技业务这三大块,有一定的非核心业务特征。
以机器人和自动化业务为例,尽管美的集团早在2016~2017年,就进入机器人上游产业链,收购了以色列高创公司。2022年11月,又对工业机器人公司KUKA进行全面收购并私有化。但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该业务是美的几大主营业务中唯一同比下滑的业务,同比变化为-9%。
“智慧建筑科技业务虽有一定发展,但在整体业务中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重要。部分边缘性、盈利能力较弱,或者与核心业务协同性不强的智能建筑科技业务分支,如一些市场份额较小、拓展难度大的区域业务,或者一些非关键的配套产品业务等,可能面临收缩。”张清认为。
美的在新能源及工业技术领域也有布局,该业务也存在一些与核心家电业务关联度不高的部分。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部件业务中,如果某些零部件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小,且对美的整体业务战略贡献有限,可能会被考虑收缩。“还有,在美的集团的储能业务中,一些处于市场培育期、投入大产出小的项目等也有收缩的可能性。”
被方洪波视为美的集团重要增长点的海外业务,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精简,比如一些市场规模小、运营成本高、品牌影响力难以提升的部分非核心业务。“某些非洲或南美洲的部分国家,若美的的业务主要以低附加值的贴牌加工为主,且面临当地贸易政策不稳定、市场需求波动大等问题,方洪波也可能会对这部分业务进行调整。”张清总结道。
不过,在2月5日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方洪波全篇发言皆历数美的集团在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的成绩,比如营收已突破300亿元,以及其作为广东省机器人重点产业链 “链主”的使命等。这意味着,至少,在机器人自动化业务上,方洪波仍寄予了厚望。
回望过去,2012年的接班大会,方洪波曾经当众表态,“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我只是美的历史上的一个过客”。接班后的某一年,方洪波又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我是美的的“保姆”。这番话的潜台词是:他将自己视为美的集团全方位的服务者和守护者。
这些年,方洪波每一次动刀美的集团背后,都有什么样的特质支撑着他?张清向《财经天下》总结道,方洪波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清晰的战略规划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优点。比如市场洞察力这一点,2014年电商渠道兴起时,方洪波精准捕捉到这个市场趋势,提前布局并加大线上渠道投入,到2023年美的线上销售额突破700亿元。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新时代已经到来。站在新的时代中,正如方洪波所说,美的集团业务发展逻辑迎来拐点,需要以新的经营思路应对挑战。如何用新的经营思路,带领美的集团走得更远?“从目前来看,有一些不确定性。”张清坦言。
无论如何,有一点确定的是,方洪波也担心自己干不好,他曾坦言:“如果有一天我落后了,我会自己主动退的,一直赖着,走的时候会很难看。”
(文中人物张清、冯思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