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笑寅
来源:硬AI
在特斯拉最新的业绩会上,马斯克直言,Optimus人形机器人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未来可能创造超过10万亿美元的收入,成为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
这番发言凸显了人形机器人作为巨大的潜在市场的重要性,随着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或正迎来“ChatGPT时刻”。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William J Tackett等在其最新发表的研报中表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估计人形机器人潜在的市场总规模(TAM)可达60万亿美元,与全球经济规模相当。
在这篇名为《Humanoid 100》的报告中,大摩首次系统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100家核心上市公司,并指出中国在该产业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特斯拉、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则成为各环节的关键力量。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207/273/w660h413/20250207/e0ca-504a0fe1c3bf943eeb8e62682dcd67e9.jpg)
产业链拆解:大脑、身体、整合者
大摩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分为三大核心环节,分别为“大脑”、“身体”和“整合者”。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207/296/w660h436/20250207/0152-625009db2f6b168086a8956ec5af935f.jpg)
报告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主要由半导体和软件组成,其中最关键的是用于自主性的基础生成式AI模型,以及用于训练的仿真模型和数字孪生技术。
报告列出了22家"大脑"类公司,包括英伟达、微软、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以及Arm、新思科技、凯登思等芯片设计公司。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207/180/w660h320/20250207/612c-19434a62279c55f0065ab20ccf062c10.jpg)
其中,关键玩家包括英伟达、微软、谷歌等,它们将主导生成式AI模型与算力芯片,百度、地平线等中国公司将在视觉芯片领域加速追赶。
大摩指出,人工智能算法可以通过提高可扩展性、精确性和稳定性来增强人形机器人的操作系统。从长期来看,拥有领先操作系统的企业可能会主导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大规模生产的步伐。
报告表示,人形机器人的"身体"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电线和连接器网络以及锂离子电池组成,外部通常由铝合金和塑料混合制成,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重量。
其中,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及主要涉及公司包括:
大摩表示,“整合者”公司主要包括汽车制造商、消费电子公司、电商和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机器人制造商这四类:
报告显示,目前73%已确认参与人形机器人开发的公司和77%的整合者都位于亚洲(其中56%和45%分别来自中国)。其中,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占据63%的份额,尤其在“身体”环节优势显著:
大摩预计,未来初创公司将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本地应用机会和强有力的政府支持,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人形机器人总量达到5900万台。
相比之下,欧美企业更多集中在“大脑”环节。报告表示,英伟达凭借AI芯片和仿真平台Omniverse构建生态,而特斯拉则通过FSD(完全自动驾驶)算法迁移至机器人,形成软硬一体优势。